当地时间7月1日,比利时首相德韦弗在布鲁塞尔会见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外交部长王毅。
王毅表示,今年是中欧建交50周年,具有承前启后重要意义。中欧半个世纪交往历程充分证明,双方完全可以相互尊重,实现合作共赢。面对变乱交织的国际局势,中欧作为全球两大力量、两大市场、两大文明,应当坚持伙伴关系定位和合作共赢主基调,加强沟通、增进理解,筑牢互信,共同维护多边主义和自由贸易体制,做世界的“稳定之锚”,成为彼此可靠强劲、相互成就的伙伴。
德韦弗表示,比中交往历史悠久,地方友好交流活跃,在欧中合作中发挥着门户作用。我曾多次访华,对中国的发展成就印象深刻。欧中视角虽不同,但面对当前复杂地缘政治,双方应加强交往,增进互信。比方坚信多边主义,支持欧洲加强自主,期待欧中领导人会晤取得积极成果。比利时政府坚定奉行一个中国政策,不会有任何变化。
据此前报道,应欧盟外交与安全政策高级代表卡拉斯、德国外长瓦德富尔、法国外长巴罗邀请,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外交部长王毅于6月30日起,开启对欧洲的一周访问,行程涵盖比利时的欧盟总部所在地并举行第十三轮中欧高级别战略对话,访问德国并举行第八轮中德外交与安全战略对话,访问法国举行中法外长会谈并出席中法高级别人文交流机制新一次会议。此外,王毅还将同比利时首相及副首相兼外长举行会晤。
外界认为,王毅此访不仅承载纪念意义,体现出中欧在当前复杂局势下寻求稳定发展的共同意愿,以及中方对欧交往的战略定力,也将为下阶段中欧更高层级的领导人互动奠定基础。
深化中欧间战略沟通
据悉,中欧上一次高级别战略对话是在2023年10月。这是中欧时隔近两年重启高级别战略对话,恰逢中欧建交50周年这一关键节点。
外交部发言人郭嘉昆介绍,王毅此访将同欧方就中欧关系和重大国际和地区问题交换意见,总结中欧关系50年发展经验,增进理解互信,巩固伙伴定位,凝聚合作共识,妥处分歧差异,为下阶段中欧领导人交往做好政治准备。
法新社报道称,“王毅此行将加强中国与欧洲大陆的关系”。“中国视欧盟为重要的贸易伙伴,同时也是制衡美国的关键力量。”但报道同时指出,目前中欧关系中仍存在一些“破坏因素”,比如“涉及中国产电动汽车和法国白兰地、乌克兰危机”等问题。
新加坡《海峡时报》报道认为,王毅此次访问是为7月举行的中欧峰会进行准备,而尽管中欧关系今年正逢建交50周年纪念,但双方在多个议题上存在的矛盾与摩擦,正令“双方关系在过去一段时间变得冷淡”。
北京外国语大学区域与全球治理高等研究院教授崔洪建指出,今年以来,中欧高层互动频繁,西班牙首相等多名欧洲政要接连访华,体现出双方对发展关系的充足信心。但近期,中欧关系又遇到了一些波折,“一方面,中国和欧盟及欧洲国家双方往来频繁,表明双方的互信处在一个恢复和提升的过程中。另一方面,从欧盟自身来说,它也有负责收集中欧关系之间的问题和难点,然后做一个代言的政治安排,这种情况(中欧出现新摩擦)也很正常。”
此前于6月25日,王毅在京集体会见欧盟及成员国驻华使节。在会见中,王毅对中国关系未来发展提出三点建议:一是坚持相互尊重,特别是切实尊重彼此核心利益和关切。二是坚持伙伴定位,过去50年中欧关系发展历程证明,中欧是伙伴,不是对手,更不是敌人。三是坚持多边主义,中国坚定维护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以国际法为基础的国际秩序、以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为基础的国际关系基本准则。中国处理热点问题始终秉持劝和促谈,反对使用武力,主张国际关系民主化。
中欧经贸摩擦需寻求长效解决方案
例如,2024年10月,欧盟对中国电动汽车征收最高35.3%的反补贴税;6月20,欧盟又宣布限制中国企业参与欧盟医疗器械公共采购。
对此,中国商务部新闻发言人表示,欧方不顾中方多次通过双边对话释放的善意和诚意,一意孤行,利用单边工具,构筑新的保护主义壁垒,不仅损害中国企业利益,而且严重破坏公平竞争。中方对此强烈不满、坚决反对, 敦促欧方立即纠正错误做法,并将采取措施坚定维护中国企业的合法权益。
北京语言大学一带一路研究院副研究员董一凡指出,欧盟当前在对华经贸问题上展现出矛盾心态。一方面,欧方将所谓的“对中依赖”以及中欧贸易顺差视作问题,试图借助中美结构性竞争和美方对华施压,在对美谈判中为自身争取更多筹码。另一方面,特朗普对欧洲持续施加经贸与安全双重压力,也促使欧盟通过“打中国牌”来寻求与美国之间的平衡和豁免。
美国总统特朗普近日威胁称,若7月9日前美欧贸易谈判未能达成实质性进展,将对所有欧盟商品加征最高达50%的惩罚性关税。目前,美国对欧盟钢铝产品征收50%关税,汽车产品25%,其余大多数商品也面临10%的基准税率。
有分析认为,在美欧新一轮贸易谈判的敏感节点,欧盟或试图将部分矛盾引向中方,以此作为与美方博弈、争取关税豁免的筹码。在这种背景下,中欧经贸摩擦被放大,甚至被误读为“结构性风险”。
END
来源:新华社、上观新闻、直新闻、澎湃新闻
编辑:王宇豪
审核:嘻嘻